傳感器在物聯網中作為非常重要的器件,隨著需求量越來越大,它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目前美國、日本、德國作為全球三大傳感器生產國,占據了近六成左右的市場份額。在近些年,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智能傳感器已成為剛需,它是實現萬物互聯的必須器件。

在國內傳感器的產業起步較晚,但我們國家的發展速度卻是非常迅速的,很多企業在近些年都將要重點布局傳感器器件。據統計,在2018年重點布局智能傳感器的企業就有近20家,其中一半企業都是上市公司。智能傳感器的市場不斷擴大,那么就有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研發,那么智能傳感器有什么魅力能讓這么多企業重點布局呢?它具備什么優勢?未來的發展前景到底多大?下面就隨著云里物里一起來看下。

一、智能傳感器的三大優勢

傳感器的價值體現在實際的應用當中,它是為市場而生的,傳統的傳感器主要為了滿足信息的準確傳輸需求,智能傳感器具備所有傳統傳感器的優點,同時,智能傳感器具有信息采集處理和自動交換信息的能力,智能傳感器的精度高、可靠性高、適應性強,同時價格更低。

1、精度高

為什么智能傳感器的精度能比普通傳感器更高,這是因為智能傳感器通過軟件技術實現高精度的信息采集,它本身就具備編程自動化能力,通過軟件不僅可修正系統誤差,還可適當地補償隨機誤差、降低噪聲,提高了傳感器精度。

2、可靠性高

在提升傳感器的可靠性上,智能傳感器集成了傳感器的系統小型化特征,消除了傳統結構的不可靠因素,改善系統的抗干擾性能,智能傳感器還有診斷、校淮和數據存儲功能,具有更好的穩定性。

3、適應性強

傳感器的種類繁多,這是由于很多傳感器沒有通用性,只能針對某個場景一一定制。但是智能傳感器促成了傳感器的多功能化,它可以實現很多場景的通用。智能傳感器通過編程擴大測量與使用范圍,自適應能力強;根據檢測對象的改變,相應地改變量程反輸出數據的形式,具有數字通信接口功能,具有多種數據輸出形式,適配各種應用系統,通過的傳感器非智能傳感器莫屬。

當然,要想做好一個智能傳感器,需要很多的技術支持。一個良好的智能傳感器是由微處理器驅動的傳感器與儀表套裝等組成,它們需要具有通信與板載診斷等功能。如云里物里的S1溫濕度傳感器E8S加速度傳感器的就不錯。?,智能傳感器的優勢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二、在很多新的應用場景下,智能傳感器的作用不可替代

傳感器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這是它存在的價值,但是很多的場景下,唯有智能傳感器能實現這些功能。如在智能機器人中的應用,傳統傳感器無法實現感知并完成信息處理,同時具有可編程性。

在軍工領域,運用智能傳感器的高精度和穩定性,采用高性能微控制器同時具備數字和模擬兩種輸出方式,針對用戶的組網式測量、自定義通訊協議等需求,需要在產品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這些均是普通傳感器無法現實的。

在工業應用中,利用普通傳感器無法對產品黏度、硬度、表面光潔度、成分和味道等參數進行測量和控制,利用智能傳感器可直接測量產品指標,同時還能進行預測和修改。 ,在地質測量過程中,傳感器需要測量氣體和流體的壓力、壓差、流量和流體的高度等參數,同時對它們的精度要求很高,沒有軟件的支持是無法實現的,這基本是智能傳感器才有的能力。

在醫學領域,通常需要測血糖,但傳統的做法是必須刺破手指采血,再將血樣放到葡萄糖試紙上,最后把試紙放到電子血糖計上進行測量。有科硏機構研發了采用智能傳感器的葡萄糖手表,戴上它就能實現血糖測試,減少了人們的痛苦。

如今,智能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航天、國防、石油、化工、礦山、地質和工農業生產等領域中。隨著中國”信息化”和”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的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也將迎來新的增長點,智能傳感器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智能傳感器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利器”

智能傳感器是所有系統前端的感知器件,所有尤為重要,所有的數據采集監控都來源于傳感器。對助推傳統產業升級有很大作用,對于中國制造2025是更是不言而喻。現在很多傳統企業都面臨人力成本高、市場需求下降等問題,如果有智能傳感器的加入那么就有可能轉型成自動化、智能化,從而降本增效。

在未來幾年智能傳感器必然會發展更為迅速,不僅僅是國家對傳感器的重視,更是市場的需求,在督促企業對傳感器產業的布局和規劃。我們很多行業急需用使用智能傳感器來升級改革,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

上一篇: 一些常見的物聯網基礎概念解釋
下一篇: 傳感器技術在物聯網領域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