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IoT的本質

現今,我們每天都能看到“IoT”(Internet of things)一詞出現在各類媒體上。這個詞又被譯作“物聯網”。它并不是指某種特定的技術、產品或解決方案,而是指將所有物品與互聯網結合起來構成的世界(見圖1-1)。

物聯網商業時代:一張全景圖解讀IoT的本質

過去,可以連接互聯網的設備僅限于電腦及通信設備。后來,具有上網功能的手機(feature phone)開始出現,自動售貨機等搭載移動通信模塊的機器也可以連接到互聯網了,而智能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誕生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同時,伴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整天都置身于網絡環境之中。

現在很多東西都可以聯網,包括電視機、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數碼音響、硬盤錄像機、家用游戲機等數碼家電,以及家庭安防設備、健康器械、汽車、自動售貨機等。還有一些家電或健康器械雖然不能直接聯網,但也可以和智能手機進行通信傳輸??梢哉f大部分物聯網設備都會運用到低功耗藍牙模塊,云里物理作為專業的藍牙定位硬件生產廠家,擁有先進的無線射頻檢驗設備、完善的品質管理體系、標準化的流程、技術熟練的員工,每天日產3萬臺物聯網智能產品。

日本將于2020年舉辦東京奧運會及殘奧會,屆時將有許多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服務獲得開發,并廣泛地提供給來自日本國內外的觀眾,而IoT很有可能以各種形式活用于這些服務之中。例如,設置在場內或周邊設施中的數字化標牌和自動售貨機,可以與入場觀眾的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設備進行網絡連接,并根據該用戶的所在地、興趣、個人情況等為其提供最合適的信息。隨著眾多企業和公共機構的加入,預計到2020年,IoT將會和PC及智能手機一樣發展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技術。

互聯網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模式和行為,給企業、社會、國家帶來了很大沖擊,也拉近了全世界的距離。而IoT將會給企業、社會、國家帶來比互聯網更大的沖擊,因為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物”都遠多于“人”。未來IoT活躍的范圍也許將超越地球走向宇宙,無法想象屆時宇宙和世界將呈現怎樣的一番景象??梢哉f,IoT具有無可估量的發展潛力。

IoT的特征與歷史

在IoT這一概念出現之前,人們提倡的是“M2M”(machine to machine),即機器對機器的通信。實際上,M2M的觀點早已有之,但因為其一直使用的是以太網(Ethernet)等有線通信方式,所以連接范圍僅限于工廠、倉庫、店鋪等狹窄的空間,而這一狀況隨著無線通信的普及發生了徹底改變。以Wi-Fi為代表的無線通信技術逐漸普及,使得異地的設備之間也可以通信。

除了設備間的通信,設備和人之間的通信也非常重要。現在,人們經常通過智能手機或普通手機瀏覽信息或將數據傳入系統。我們將這種通信形態稱為“M2P”(machine to person)。

現階段IoT尚沒有明確定義,不過人們多把包括上述M2M和M2P在內的概念也稱為IoT(見表1-1)。嚴格說來,M2M、M2P都不是必須連接到互聯網的,也可以通過3G/LTE等移動通信技術或企業內網來進行,但人們還是普遍把M2M、M2P統稱為IoT。

物聯網商業時代:一張全景圖解讀IoT的本質

與M2M近似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制造業中一個新詞“FA”(factory automation)興起,即將工廠的控制設備或機器與電腦連接,通過與電腦通信,提升生產狀態、生產效率及制造品質。IoT和M2M表面上與FA這一嘗試相似,然而實際上,現代的IoT和過去的FA有著很大的區別(見圖1-2)。

物聯網商業時代:一張全景圖解讀IoT的本質

第一個區別在于二者通信范圍不同。當時幾乎所有企業的FA通信都限于工廠內部,即使是大企業的FA通信,也局限在企業內的WAN里。而與此相對,IoT基于互聯網的連接模式,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通信。

第二個區別在于二者系統的可擴展性不同。在FA通信時代,計算機本體和存儲器的價格都非常昂貴,因此很難將應用于小型工廠的FA設備擴大到大型工廠或多家工廠之中。但是在IoT時代,計算機和儲存器的價格已經相當便宜,很容易就可以進行系統的縱向及橫向擴展。

第三個區別在于二者對數據的處理不同。在FA通信時代,盡管從設備中獲取了各種數據,但在當時并沒有能夠高速分析這些海量數據的系統,儲存器的容量也十分有限。因此如果要進行商業分析,從常識上說需要事先對這些數據進行篩選。然而,提前制定一個篩選標準并非易事,這就造成很多時候雖然獲取了大量數據,但并未能對其進行有效利用。

IoT和M2M都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技術。M2M始于何時并不明確,不過一般認為,1996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導入的名為“OnStar”(安吉星)的Telmatics系統(一種通過在汽車中安裝通信系統,以協助駕駛和提供信息服務的系統),是M2M最初期的應用實例之一。

關于IoT的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的也沒有定論。據說,凱文·阿什頓(Kevin Ashton)還是美國寶潔公司(P&G)的一名技術人員時,在1999年的一個與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相關的演示中,首次使用了“Internet of things”這個詞。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人們在IoT領域進行了各種嘗試。之后我們還會講到,隨著IoT構成要素的創新以及低價化,近幾年來IoT的可行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篇: iBeacon室內定位應用的5大領域介紹
下一篇: 低功耗藍牙智能門鎖方案有哪些優勢